为什么今年下半年的红木市场会进入涨价潮?上涨的原因是什么?
很多人都将其归因于今年的濒危大会:
但是
缅甸花梨木的上涨早在6月12日即已开始,也并没有在9月底的这次国际濒危大会上列入濒危,但濒危大会之后缅甸花梨木依然继续快速上涨。
大红酸枝的上涨起点在大会之前的9月上旬,并且其原来就是在濒危附录二中,这次濒危大会只是对其注释进行了修订,作出了进一步的限制。
非洲花梨木(刺猬紫檀)在今年5月9日正式列入濒危附录三,在9月底濒危大会上将其列入附录二还未生效。年中即已开始上涨,十月份后不断上涨是因为市场上到货量确实是少之又少。
赞比亚紫檀(染料紫檀)与缅甸花梨木一样,也没有被列入濒危,但大量厂家开始用它作为家具原材,上涨势头凶猛,市场交易极其活跃。
以上四种木材是现在市场快速上涨的热门树种,不可否认上涨的原因都与这次濒危大会或多或少有些影响!但或许现在的飞涨主要还是传统红木用材国外货源供应的不断紧缩和国内生产厂家硬性需求的失衡长时间累积直至集中爆发,并在厂家转型过程中对替代用材的集中选择产生的连锁反应。
反倒是被这次濒危大会新列入濒危附录二的酸枝木目前大多表现平平,虽然有所回升,但并没有出现大幅上涨的市场热门树种:花枝(巴里黄檀)有所上涨,但涨幅不大,白酸枝(奥氏黄檀)目前仍然波澜不惊!
在对今年下半年红木上涨作出“濒危大会导致上涨”这一归因之下,人们很容易将今年下半年的行情和2013年进行比较。但事实上这两次行情有根本性的区别:
2013年的行情是因为濒危大会后国内的大量囤积:木材商纷纷大量囤货待涨;很多红木厂家也加入其中,大量购买囤货待涨;一场行业外的资金也在濒危之后涌入囤货待涨。
正是因为对2013年濒危大会后过山车行情的惨痛教训记忆犹新,今年的这次濒危大会之后,木材商几乎没有人敢去囤积,更不要说是行业外的资金进入。
心有余悸的红木厂家在今年的濒危大会之后反而产生警惕,不要说是参与囤积,大部分工厂就连生产的正常原料库存都在不断紧缩,一些中小厂都是将库存压缩到仅能维持生产运转的“等米下锅”状态,甚至于一些厂家降低产量或转型替代用材,进入观望等待。
当然,并不是说今年的濒危大会不会对红木市场造成影响,而是真正的影响还没有开始!
2017年1月2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第十七届缔约方大会的决议开始正式生效。不同于2013年的第十六届CITES大会,这次大会不仅是将整个黄檀属和刺猬紫檀这些占据红木市场大半销量的主力用材一网打尽,
2016年11月10日,中国公安部副部长孟宏伟当选国际刑警组织主席,任期四年。由于野生动植物走私属于该组织打击的范围,故我们认为随着中国人担任这一组织主席成为现实,中国国内很可能对于木材进口持强化监管的态度,加之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第十七届缔约方大会(CITES Cop17)所通过的附录修订决议将会在不久之后的2017年1月2日执行,因此中国国内进口珍贵木材的形势将显然会变得十分不妙,因为国内执法部门的态度肯定会转向严格执行,而不同于2013年的第十六届缔约方大会(CITES CoP16)之后的情形,因为当时虽然部分红木进入公约附录二管制,但是进口珍贵木材并没有因此变得困难。不过我们预测本次将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各种舆论的背景下,进口珍贵木材将一定会变得非常困难,因为我国国内肯定会基本依据公约规章行事。(来源:木材地理)
现在,这种“从严”的趋势已经有了苗头,有木材商反应:近期,他们的刺猬紫檀虽然有尼日利亚开出的濒危出口许可证,但在国内海关却迟迟无法清关出港。
或许,原材缺口只是开始,明年,濒危大会所带来的的危机或许才真正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