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长江经济带木业绿色发展研讨会将在镇江召开。会议由中国林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和镇江市京口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镇江新民洲临港产业园管委会等单位承办。
来自国内知名木业专家学者以及国内外知名木业企业代表共100余名嘉宾,将在会上就木业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等主题展开研讨,同时新民洲临港产业园、中林时代控股和中国林业科学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南京林业大学将分别签署产学研三方合作协议。
这样一场专业、权威的木业行业发展盛会,为何选址镇江?
站在新民洲港的码头一眼望去,是一派紧张繁忙的景象:20余台大型吊机伸展长臂,从货轮上有序地卸下一捆捆木材,一辆辆货车来回穿梭,把木材运往港口仓储区。新民洲临港产业园党工委书记杨彬说,今年以来,新民洲港已靠泊79艘万吨级外轮,进口木材229.3万方,4艘外轮同时靠港作业的繁忙壮观景象,已成为新民洲港的常态,全年木材进口有望突破300万方。当年的一片荒芜沙洲,如今已跻身全国十大木业港行列,正在向着建设“中国木材进口第一港”的目标奋力冲刺。
同时,集聚吸纳,把一切有利于新民洲发展的要素加速吸引到这块土地上来,除了工业项目,还包括贸易、物流、金融等。 “天保工程”带来机遇 新民洲港于2016年3月开港运营,开港当年就创下不凡业绩,进口木材数量名列全国第九位,一举跻身全国十大木业港行列,一年走过了同类港口五年甚至十年走过的路。去年,新民洲港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被同行誉为“新民洲速度”。今年以来,新民洲港生产经营形势持续看好,到港外轮逐月增多,业内知名度持续提升。 新民洲如今的欣欣向荣,离不开发展的政策机遇。杨彬介绍说,1998年,国家开始实施“天保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叫停长江、黄河流域上中游的天然林商业性采伐;2015年提出“坚定不移地把29.66亿亩天然林和灌木林全部纳入红线”;2016年年底,部署全面停止全国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作为全球第二大木材消耗国,木材的进口随之成为必然。而进口木材的储备、加工、交易则要综合考虑需求规模、口岸条件、区域发展战略和市场辐射能力等因素。2014年12月,新民洲迎来了重量级的战略合作伙伴——中国林业集团,双方合力规划建设中林(镇江)生态产业城。作为国内唯一从事林木经营管理的大型央企,中林集团的目标是要把新民洲打造成为国家级重要木材战略储备基地。镇江则将此次合作看作其期待已久的“江海河联动,港产城融合”的最佳选择。整合优势共建国家级木材储备加工基地,双方一拍即合。
2016年10月,镇江市京口区政府与中林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拟在新民洲区域内共同开发建设中林(镇江)生态产业城项目。目前,该项目已被中林集团列为“十三五”发展的“一号工程”,同时,以“镇江中林国际木业交易储备中心”的名义被列入“2016、2017、2018年江苏省重大产业项目”。项目总投资150亿元,总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分为港口物流区、产业加工区、商贸服务区、生态旅游区。合作双方的共识是:紧扣“木”元素、发挥“港”优势、做强“产”规模、促进“城”兴旺。项目建成后,预计年综合产出200亿元,实现年税收约10亿元,可增加1万多个就业岗位。同时将带动餐饮、住宿、休闲、娱乐、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